第421章 京西两路

  “大哥,可曾听闻范用吉之事?”吉日嘎拉压低了声音说道。
  范用吉原为老河口守将,在赵昺从南郑府(汉中)返航的路上投降宋朝。
  “贤弟的意思是?”巴特儿道。
  按照吉日嘎拉的理论,一个南朝叛将尚且被宋朝皇帝留下性命,何况堂堂开封府蒙元千户长,只要到了老河口必然受到重用。
  至少也比留在开封府等死强多了。
  “也的哥可是被南朝皇帝封了侯爵的,大哥虽然不是万户长,但依小弟的猜测,只要去了南边必然受重用,甚至有可能捞一个伯爵。”吉日嘎拉低着头,伸长了脖子,轻声说道。
  吉日嘎拉说得没错,也的哥的确被封为“归义侯”。可令吉日嘎拉并不知道的是就在今日,远在数千里之外的临安府,赵昺对这名率先归顺的蒙元大将再次进行了赏赐。
  虽然也的哥的爵位没有变化,但却被加了一些虚衔。
  虚衔,虽说是没有实权的官衔,但不影响发工资啊,也不影响各种福利待遇。而且有了这些虚衔,受赏之人的品级也能往上升一升。
  “嘶,贤弟,咱们才多少人,这南朝的伯爵恐怕是不好拿的。”一个伯爵让人有些心动,但巴特儿依旧保持着一丝清醒。
  “那也比待在这鬼地方强。”吉日嘎拉满腹牢骚地说着。
  一时间,哥俩不再言语,有些冷场。
  “大哥,阿难答可不是什么好鸟,而且此人从小的生活环境与我等完全不同。俗话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事到如今大哥你可不能再犹豫下去啊。”片刻之后,吉日嘎拉忍不住再次说道。
  历史上,阿难答这家伙的失败完全是因为其一心想搞绿色,而且是在整个元朝内部。以至于让大都那些宗王贵胄们烦不胜烦,最后被阴死也是正常。
  “贤弟,容哥哥我好好想想。”巴特儿晃了晃身旁的几个酒坛子,发现早已经空空如也。
  “大哥,开封府距离老河口八百余里,要动就要快,否则被阿难答截住了后路,可就全完了。”
  此时的吉日嘎拉最担心的就是阿难答突然派出一旅偏师从洛阳南下攻取唐州、邓州。如果这样的话从开封府逃往老河口的路线可就完全被堵死了。
  (南阳在宋朝归京西南路管辖,设有邓、唐两个州,把整个南阳一分为二,西侧为邓州,东侧为唐州。后世的南阳市区为武胜军驻地。)
  三日之后。
  开封府南门,巴特儿领着一千余人的队伍出了城门一路向南。
  队伍中有蒙古人,亦有汉人,还有一些家眷。人员不多,但物资不少,大车小车装得满满当当。
  这一路注定充满艰辛,长期的战乱使得原本繁华无限的中原大地变得满地荒芜,杂草遍地,荆棘丛生,白骨蔽野,赤地千里。
  因久无生气,此刻的中原大地已是河网纵横,千余人的队伍时而避开漫天的沙尘,时而渡过齐腰深的水域,时而又艰难跋涉在无垠的泥沼中。
  一千余人,累了席地而卧,渴了捧一口水喝,饿了拿出早已经分成小份的吃食小心翼翼地啃上一小口。随即又将食物揣进怀里,顺便摸一把是否装好。
  意图投降宋朝的鞑子尚且如此,何况普通百姓,生活的艰辛难以言表,活下去都是一种幸福。
  道路曲折,前路漫漫。
  经过二十多天,近一个月的行军,巴特儿等人越过大片的无人区,避开阿难答斥候部队的袭扰,一路兜兜转转,绕了不知道多少条弯道,终于抵达汉江北岸的老河口。
  这一天,宋将黄之杰亲自带人出城欢迎巴特儿等人的到来。
  “这就是开封府的元军?”
  放眼望去,千余人的队伍中人人衣衫褴褛,骨瘦嶙峋,哪里还有半点军队的样子,简直就是一群叫花子。
  由于粮草早已经耗尽,摇摇晃晃的巴特儿强打起精神来,对着黄之杰拱手行礼。
  “快,生火做饭。”
  黄之杰搀扶着路都走不稳的巴特儿,招呼手下的兵丁就地埋锅造饭。
  “开封守将巴特儿替儿郎们谢过天朝上将军,多谢黄将军收留。”虚弱的巴特儿连忙感谢道。
  ……
  随着开封守将巴特儿的归明,消息传开,整个京西南路为之震撼。
  邓州、唐州、随州、房州、均州等地的元军为了避开安西王阿难答的兵锋,先后派遣信使声言要献城投降宋朝。
  老河口,一个不起眼的地方,而且还是宋朝的一块飞地。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附近各地元军信使依旧齐聚于此,一时间,此地竟然成为最忙碌的地方。
  突如其来的变故令黄之杰难以招架,这并不是说黄之杰处理不好这些事情,而是这些区域太大了,几乎覆盖了整个大宋的京西南路。
  如此大的区域,黄之杰的一万兵马分散开来之后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为了守卫这些送上门的失地,黄之杰一边亲自率兵和阿难答的兵马展开激烈的战斗,一边不断派出信使向赵与珞“求援”。
  在京西南路战事吃紧的情况下,不求援不行了,由于战线过长,一万宋军撒在偌大的区域简直起不到任何作用。
  黄之杰甚至还专门派人把京西南路的情况告知远在南郑府的陈吊眼知晓,以便让西南军团做好应对措施。
  乱了,整个南阳地区乱做一团。
  虽然阿难答兵不血刃占领了开封府,但其本人没有一丝丝的成就感,反而勃然大怒。原因很简单,这和占领一座空城无异。
  恼羞成怒下的阿难答决定新仇旧恨一起和宋朝算算,顺便让黄之杰也尝尝什么是咸淡,于是乎和宋军的战争再次爆发。
  由于宋军兵力太少又过于分散,在百余次的交锋之后,黄之杰发现宋军竟然没有占到多少便宜。
  与此同时,收到求援信的赵与珞也坐不住了,匆忙之间手书一封令陆繇领本部兵马一万人即刻从汉阳沿汉江北上,紧急驰援黄之杰。
  写好书信之后的赵与珞不敢耽误时间,穿戴整齐之后连忙入宫求见赵昺。
  这些日子赵昺闲来无事,每天悠悠转转,到了晚上和皇后、妃嫔们没羞没臊地深入交流感情,小日子过得倒也轻松惬意。
  “臣,赵与珞见过官家。”
  “兴王急迫求见,有何要事。”正在读书写字,修身养性的赵昺问道。
  赵与珞一番客套之后把整个京西南路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讲述一遍。
  “来人,速去传陆丞相和文丞相他们觐见。”赵昺放下纸笔,快速说道。
  不多时,陆秀夫等人鱼贯而入。
  “诸位,黄之杰那小子快撑不住了。”赵昺一摆手打断了正要行礼的陆秀夫等人,直截了当说道。
  “嘶!局势不是挺好的么?怎么突然就撑不住了。”群臣暗道。
  “官家,黄将军手握一万重兵,守住一个小小的老河口应当不在话下吧。”文天祥不解地问道。
  “文相公,是这么一回事。”赵与珞在赵昺的授意下,把大宋京西南路的情况讲述给众人。
  “启奏官家,兴王殿下令犬子领兵一万北上驰援,臣以为还是有些捉襟见肘。”陆秀夫虽然并不担心自己儿子的危险,但两万对抗十万,还是有被阿难答的兵马各个击破的可能,故而陆秀夫率先发言道。
  更何况阿难答可不止十万大军,而是集结了整整二十万大军。只不过一路北上进攻山西,一路东进攻打河南,意图也很明显,对甘麻剌的大都形成包围之势。
  “启奏官家,臣以为事不宜迟,我朝当立刻发兵渡江北上。”文天祥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