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上下一日百战

  武陵郡还需要摊派,零陵郡就简单多了,他们一共没分配到多少张,基本上郡府的官吏一人一张就分完了。
  零陵本就在最南方,环境更恶劣,汉人势力少但更抱团,自耕农极少基本上都依附于豪强。
  幸而,对于又被拆分出来一个邵陵郡后的零陵郡,刘禅看不上。
  分割出来的邵陵郡几乎是将零陵郡北方精华地带全都割走了,剩下的几乎全是烟瘴之地。
  插手治理这些地方比治理蛮族还麻烦,投入大于产出,干脆让其保持旧制得了。
  相反,分割出来的邵陵郡倒是很有群众基础。
  习珍光复的七县基本上都被吴军祸害过,豪强们先是被吴军涮了一顿,后又被习氏兄弟打了一波秋风。
  而且刘禅对习珍的印象也很好,因为此人真的算是蜀汉绝对的忠臣。
  能在被投降东吴的潘濬逼死之前说出:“我宁为大汉的鬼,不愿做孙权之臣,不可相逼。”
  潘濬还是被老爹任命荆州治中从事的荆州幕府二把手的人物,而习珍只是零陵北部都尉。
  这一对比之下,忠臣奸臣都自己跳出来了。
  潘濬这次没投降,至于老爹会不会重用他刘禅不管,反正自己肯定是不会信重此人。
  相反,刘禅对习氏二兄弟,还有他们拉拢一起起事的那位樊伷很是信重。
  不仅写信称赞他们的功劳,还专门派人去教授他们练习八段锦。
  赠送玉佩、白纸、宝剑和铠甲,甚至还有缴获的吴军旗帜。
  习珍的邵陵太守刘备肯定会承认,因此刘禅将重点放在了另外两人。
  支持习珍向刘备上表,表习宏担任夫夷令加校尉军职、表樊伷担任邵阳令加校尉军职。
  他们对此感到受宠若惊,也给刘禅回礼,赠送了一些玳瑁、象牙、琥珀玛瑙和书籍等。
  双方彼此的第一印象都很好。
  对于宣发邸报的任务,他们也都积极配合。
  毕竟邵陵境内基本没什么大豪强,剩下的小豪强跟他们的关系也不好。
  官吏积极作为之下,邵陵的邸报宣传工作成效不错。
  底层百姓知道自己汉人的身份,对于大汉军队胜利的消息与有荣焉。
  而更令百姓欢欣鼓舞的是,习珍宣布,邵陵官府收缴的大量无主之地。
  将按照邸报上的政策安置民众进行屯田,屯田民只需缴纳租税,没有人头税和徭役。
  不少流民先前躲避战乱而进入山林,现在他们纷纷出来参与官府屯田。
  邵陵效果很好,但南郡、宜都郡和襄阳郡的效果更好。
  南郡的实权实际上掌握在刘禅手中,糜芳只是个摆设,上下官吏不敢不奉命。
  他们都亲眼瞧见过刘禅的军威之盛,因为抗命真的会没命,所以心中没有任何反抗之意。
  宜都郡则是经历过屠城,且太守跑了,仿佛人间蒸发似的。
  一点消息都没有,也不知道是不是在那里被出现什么意外了。
  各长吏和酋首都是投降分子。
  而地方上的大姓基本上在战争中消亡。
  没有会跟刘禅唱反调的官吏,没有豪强,只有存活的老百姓们还在遭受瘟疫肆虐。
  邸报迅速被哄抢一空,哪怕不看,大冬天的穿在身上也能挡个风。
  襄阳郡也很顺利,作为新打下来的领土,关羽在此有着绝对的威望。
  作为一把手,只要是他想做的事情那是干一件成一件,他不想干的事情,别人也干不成。
  看到邸报上第一版第一条就是夸他水淹七军的英勇事迹。
  后面的内容看都没看,关羽就立刻让全郡宣发。
  除去刘禅控制的澧县,其实也就武陵郡还在负隅顽抗。
  “父王常让吾读《韩非子》,其中言‘君臣上下一日百战’,吾深以为此言得之。”
  武陵官员的阳奉阴违刘禅并不意外,或者说,他一开始便预想到这些人不会遵奉自己的命令。
  刘禅兵入汉寿县前,郭庆便带着一批六扇门的成员提前进驻调查邸报落实情况。
  黄皓东厂也有一些人去了,但他们只是辅助,毕竟是刚成立,业务不熟练,需要跟六扇门的前辈们学习学习。
  调查肯定是深入民间调查的,那些大姓富户的坞堡是一个也没去。
  结果就是,大家完全没有听过什么举报。
  刘禅半是生气半是高兴。
  生气是汉朝的这些豪族胆子太大了,汝等以为吾剑不利否?
  高兴的是,他有理由动手了。
  随后,兵入汉寿,县丞、县尉和县主簿等人在出城迎接刘禅的时候被当众拿下斩首,自有兵士去抄了他们的家。
  至于县令,刘禅放过了他。
  因为此人是战后刚刚被任命为县令,上任没几天,所以怪罪不到他头上。
  可见世子殿下是个讲理之人。
  而原来的那个县令,曾经投靠过东吴,在吴军撤退后又投降廖立。
  听闻刘禅在作唐县的狠辣手段之后,此人惊恐万分,竟然扔下官印逃跑了。
  据调查,此人似乎是带着家眷逃往了交州。
  廖立和一众官吏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他逃亡。
  刘禅派遣沙摩柯、吴班二人带兵南下去支援正攻打益阳的丁奉,顺便抓捕这个弃官逃走的县令一家。
  “生死无论,重要的是把他的财货带回来。”
  刘禅的动作非常快,当习宏自邵陵赶来拜见的时候,他已经将汉寿最大的几家豪强抄家完毕。
  他麾下将士们干这种活越来越熟练了。
  “钱三百万,铁一千八百斤、金五百斤、银两千斤、粮食四万两千石,此外还有驮马、牛……”
  其中牲畜和释放的佃农则是继续迁徙到澧县。
  等这伙人顺利落户,澧县便是拥有七千余户,人口近三万五千人的中型县城了。
  如今,麾下将士该赏赐的基本上都赏赐完毕了,这几家的浮财,刘禅自然笑纳。
  毕竟他也是有很多地方需要花钱的。
  就比如发行邸报所需要的纸张,刘禅也是需要花钱购买的。
  虽然他可以直接动用行政权力,征用纸业制造局的纸为己用,但刘禅不打算这么做。
  为了贪图一时之利,而破坏整个商业环境的后果是非常可怕的。
  刘禅重视商业,而商业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商业环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