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足食

  生活质量能得到保障的话,相信接下来几年的人口出生率肯定会维持在一个不错的水平。
  百姓生活质量得到保证刘禅自然很高兴,另外能收上来大量的粮食也令他很高兴。
  四成田税,也就是说澧县在今年夏天的时候,就能给自己入账二十四万石粮食。
  脑海里算出这个数目,刘禅面上虽然强行冷静,但其实内里早已激动的翻江倒海。
  这就是没有豪强这一中间商赚差价的天大好处,老百姓生活变好,朝廷的府库也能丰盈。
  澧县可谓是当今天下最为干净的农业县,没有一个豪强,上上下下都以屯田为最重要的工作。
  孔子说的对,足食,足兵,民信之便是为政之要。
  对于统治者,孔子认为民信之最为重要。
  但刘禅认为,对于底层百姓来说,三者之中最重要的应该是足食。
  哪管上面的人是谁,谁能让他们吃饱饭支持谁,管他是秦皇汉武还是唐宗宋祖。
  自己所能做的,也就是尽力而为让所有人都能吃饱饭了。
  刘禅赏了这名上计吏一匹蜀锦,后者拜谢退下。
  做上计吏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在大人物面前露脸,当然露脸还是现眼还是要看当地的政绩。
  这时,刘禅转头看向另一人,只见他拱手向刘禅见礼:
  “臣邓邓,邓艾,见,见见过世,世子。”
  邓艾是代替诸葛乔来汇报封地情况的。
  刘禅刚刚平复的心情再次翻涌,起身站立,盯着对方看了良久。
  这个与蜀汉注定命运纠缠的人物现在就站在自己面前,刘禅本以为他会有什么神异之处。
  结果除了口吃之外,似乎与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而且能看出其家境一般。
  朴素的粗布麻衣,束发头上是木制的发簪,面容干净不丑也不帅。
  除了腰上挂着一块地摊货似的低品质玉珏表示他读书人的身份外,身上没有其他装饰。
  刘禅自然知道邓艾在自己麾下,毕竟是自己一力促成的结果。
  当初诸葛乔考察他后,给刘禅汇报过结果。
  刘禅便任命邓艾为典农功曹,帮助诸葛乔管理屯田,之后便没再关注过这家伙。
  现在,邓艾被刘禅盯得颇为不自然。
  即便他有大将临危不惧之风,但刘禅审视的目光还是让他有些摸不到头脑。
  他深吸一口气,从怀中掏出几张写满内容的纸制文书,双手举上去层报刘禅。
  邓艾深知这次上计,很有可能成为自己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次转折机会。
  他自认学富五车,腹中有良谋,心中有丘壑,但无奈出身寒微。
  因为口吃,第一次见大人物的机会就弥足珍贵,若是不能得到赏识,第一次很有可能就成了最后一次。
  诸葛乔赏识他,给了他来面见刘禅的机会。
  而能否得到刘禅的认可,便是他接下来能否实现人生跃迁的关键。
  大器晚成虽然励志,但是几十年的苦熬太令人唏嘘。
  邓艾当然想功成名就,尤其是要独自一人将自己养大的母亲看到自己功成名就。
  十数年来的操劳早就让邓母鬓角发白,手有皱纹,邓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因此,此次面见刘禅,他可谓是做足了准备。
  刘禅接过文书,仔细阅读起来。
  里面一句废话都没有,全是干货。
  “开垦耕田共计四十二万亩,在册屯田民户一万七千六百……”
  这点刘禅并不意外,毕竟这些魏军俘虏转化的屯田民中青壮比例非常高。
  而且铁制农具充足,自然有此成绩。
  不过,公文后面的内容便令刘禅频频点头。
  “开凿灌溉水渠纵横十余道,百余里……”
  当地吏民一起清理河淤,疏通漕运的水路。
  兴修水利,开掘筑水,新挖河渠,引水灌溉农田。
  上面虽然没写具体是谁的功劳,但刘禅知道,诸葛乔是不懂水利工程的。
  而考察地形,哪里适合开挖沟渠,挖多深多长多宽等等一系列都需要专业的人才做出判断。
  显然,这是邓艾的所作所为。
  刘禅问了一些细致的问题,邓艾虽然结结巴巴,但是很认真。
  见刘禅听得很有耐心,他心底松了一口气,口吃的数量明显下降。
  等他汇报结束后,刘禅称赞道:“你很有才华,吾猜测,你的才华不只有屯田方面吧。”
  邓艾一愣,抬头不小心与刘禅对视,赶紧低头拱手:“臣,臣还有,有一物献,献给世子。”
  邓艾迅速的在身上摸索,忽的一抬头,向刘禅弯腰拱手一礼后,赶紧跑到自己休息的房间拿出一布帛。
  摊开后,刘禅走过去一看,竟然是南阳宛城到汝南一带的地图。
  上面标画的非常详细,水势和山势都很清晰,不是精于军事和测绘的专业人才绝对做不出。
  刘禅非常高兴的收下了此物,然后将自己的高品质的玉佩解下送给了邓艾。
  邓艾结结巴巴的想要推辞,刘禅直接便将玉佩塞到他手里。
  “另外,吾辟你做太子洗马,你可愿意?”
  太子洗马并不是洗马的,而是‘先马’,指的是出行时在仪仗前面骑马开路者。
  共有十六个名额,比六百石,职如谒者,相当于秘书。
  邓艾双拳握紧,随后恭敬郑重的向刘禅躬身一礼,以示心意。
  接下来的几天,黄皓去置办麻将馆的事情,刘禅则是带着邓艾一块在射山练兵加垦田。
  期间,刘备给刘禅安排的几个匡正言行,咨诹善道的儒士到了。
  他们以来敏、尹默二人为主,专职负责劝学以及教育刘禅。
  年龄都很大,是成名已久的儒士,其中以五十六岁的来敏最为年轻。
  刘禅听他们讲了一次课后大感味同嚼蜡。
  儒家经典刘禅早就多有射猎,有了自己的一套理解。
  学习经典是为了树立三观,而刘禅已经有了自己成熟的三观。
  又不是要皓首穷经为博士,实在浪费时间。
  于是就对他们说:“吾要去行农事,你们要是愿意,可以在田地里教我。”
  这下让这些老学究们炸毛了。
  我们可都是身份尊贵的‘士’啊,如何能跟那些肮脏的泥腿子混在一起?
  儒家对于士人务农的鄙视,渊源可以追溯到开山鼻祖孔子。
  在他们看来,刘禅下地像个屁民一样干农活,简直有辱斯文,自轻自贱。
  他们自然不会去下地,常常在世子府里聚集起来抨击刘禅的言行。
  “世子轻视圣贤之言,却看重松土施粪的琐碎小事,这是治理天下的君子该做的事情吗?”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