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勤王军回陕与陕西舆论

  在接下来的时间之内铁营展开了热火朝天的训练,铁营上到管营一级下到普通士兵一个个的都对训练充满了积极性。
  因为在四月份的时候王铁可是兑现承诺发放全勤奖和质量奖,并且在全营大比武结束之后还杀猪宰羊犒劳大家,这样一来大伙们的训练积极性怎么可能不高呢?!
  以前的时候大伙们都躲着训练,一到训练的时候不是肚子疼就是腰疼反正就是浑身都是毛病,但是一到不训练的时候什么毛病都没有了。
  可到了现在铁营的弟兄们一到训练的时候就一点毛病都没有,甚至的弟兄训练积极到带伤带病参加训练,为的就是去挣那那点钱。
  虽然因病因伤缺席训练不扣全勤奖,但是有的弟兄们为了不落下训练进度而导致拿不到质量奖,所以也就忍着伤病坚持训练。
  不过这种也仅仅是少数,只有那几个有机会争夺大比武第一的部队才出这样的士兵,其他的部队大多数都是有病有伤就休息着。
  铁营的所有老本兵部队不参与团队大比武以及个人大比武,老本兵部队之间也没有团队大比武和个人大比武,这样安排的目的也是王铁经过深思熟虑的。
  这老本兵到时候和营兵去比武的话比赢了还好,这万一到时候比输了他们几个头领的脸往哪里搁?!
  虽然这种可能性小,但是还是有的,比如说中营郑彦夫手下的直属司下面的甲队就比铁营的老本兵要强的多,这一队人全部都是王二的旧部,这些人可都是身经百战的不是铁营这种老打败仗的兵可以比。
  如果在队一级的大比武中与老本队比的话,肯定是这直属司的甲队拿第一,这到时候王铁他们几个就丢人了。
  这要只是丢人还好,关键是弟兄们见这个情况之后极有可能对老本兵的存在产生质疑,毕竟从老本兵组建以来就没见老本兵怎么打多仗,如果这战斗力还不行的话,那弟兄们肯定是不乐意的。
  这老本兵在训练的时候粮食是五斤每天、不训练的时候是三斤每天、除此之外还有给家眷的一斤安家粮食,饷银每个人也有八钱。
  这么好的待遇如果在大比武的时候输给了营兵弟兄们会怎么看?!到时候肯定会想拿的这么多吃的这么多到头来还不如营兵,那要这老本兵干什么?!还不如撤销掉把这些粮食均分给大伙们。
  王铁就是考虑到这个问题才不安排老本兵进行全营大比武,免得到时候出了问题又是一堆事。
  至于老本兵之间不搞大比武也是一样的道理,可别到时候王铁的老本兵还没其他几个管营的厉害,这到时候王铁不仅会丢人,还会损害王铁的权威。
  ...
  时间就这样缓缓的进入到六月初,铁营的三月大练兵的时间也进入到了尾声,而与此同时在北直隶那边的战事也已经结束了,各路勤王军相继回镇。
  在崇祯二年底到崇祯三年初鞑子兵临北京城下对京师展开进攻,鞑子大汗皇太极打了一两月之后发现啃不下来北京城也就放弃了。
  于是便在北直隶附近府县进行一番大规模劫掠大概是在三月左右便出关回辽东,己巳胡乱是鞑子第一次入关劫掠,这一次鞑子从关内劫掠了大量的人口、粮食、牲畜等一些物资。
  这次鞑子劫掠的粮食极大的程度了缓解了鞑子的危急,而这些劫掠来的汉人则是成为鞑子的农奴为鞑子耕田,这让鞑子摆脱了经过努尔哈赤一番反人类操作之后山穷水尽的状况从新又打开了局面。
  从此以后鞑子便尝到了甜头,在崇祯年间鞑子先后相继五次入关劫掠,这已经是后话了,这里不表。
  在皇太极带着劫掠来的人口物资返回辽东后便让贝勒阿敏盘踞在遵化、永平、迁安、滦州四城这里,想以此建立一个入关的桥头堡,方便以后没粮食没农奴继续进关劫掠。
  不过这也有可能是皇太极借刀杀人,因为这贝勒阿敏并不是努尔哈赤这一系的,这鞑子的四大贝勒三个都是努尔哈赤的儿子就这个阿敏是努尔哈赤的侄子。
  所以皇太极让阿敏留守遵永四城也不一定是想占据这里,很有可能就是想借明军的刀,除去他的一个竞争对手。
  在崇祯三年五月份各路勤王大军都到了畿辅地区之后,明朝开始着手收复遵永四城,以帝师孙承宗为督师节制各路兵马对鞑子展开军事行动。
  毕竟这鞑子的兵力和明军的兵力悬殊太大,阿敏为了保存实力比划两下也就撤回辽东去了,这就有了明军所谓的“遵永大捷”,这也确实可以算作一次“大捷”,毕竟是明军主动收复失地不是防御反击作战。
  不过这鞑子在遵永四城总共才几千八旗兵,而明军差不多一二十万人,这要是还不能收复失地那也说不过去。
  这贝勒阿敏一回辽东之后就被皇太极给拿下了,最后不明不白的死在苦窑里面,从这个时候开始皇太极的汗位开始得到巩固,四大贝勒共治的局面也被打破,鞑子这个奴隶制国家也在慢慢的向封建制国家转变。
  ...
  这北直隶的失地也都收复了,这些来勤王的援军自然也都该乖乖的滚回去,这几个月下来不知道吃了朝廷多少粮食。
  而且这些来勤王的大爷还一个个牛逼轰轰的,稍微几天不给粮食就要闹兵变,真是一点都不知道体谅朝廷的难处。
  所以在遵永之战一结束之后朝廷便赶紧像送瘟神一样遣返勤王军。
  在陕西的勤王部队里面回去的最早的并不是延绥镇的抚标营,而是陕西巡抚刘广生的抚标营,这刘广生的部队在五月份就回陕了。
  不过刘广生能够在遵永之战前回陕这还是托了王铁的福,王铁在二月底三月初的时候在泾阳县劫掠王庄,这搞得秦王是大为恼火,毕竟这可是几万石白花花的粮食啊!
  于是秦王便上奏朝廷把西安的官员给弹劾了一个遍,并且还给朱由检痛陈招安的厉害,秦王认为这招安完全就是养寇,这流寇是不剿不行,这再不剿就要把老朱家的王庄给抢完了!
  朱由检看到这秦王这封奏疏之后便将陕抚刘广生给派回陕西去了,朱由检还责令刘广生说这流寇不能一直用抚,该剿还是得剿!
  于是就这样刘广生领着抚标营在五月中旬的时候回到了西安,回到西安之后刘广生对关中地区的贼寇重拳出击,对于那些假招安的贼寇狠狠的制裁了一波,不过即使是这样很多反贼还是不愿意真招安,就这样大量的反贼被刘广生从关中撵到了陕北。
  本来杨鹤已经将陕北地区的一些愿意真招安的反贼给调出去不少,结果刘广生这一波操作又把陕北搞成了个土匪窝。
  这让杨鹤十分的恼火,几次去信责备刘广生说他破坏自己的招安大计,对此刘广生表示这是上面的意思,上面说了政策要改了,北直隶战事已经结束,对这群流寇也没必要怀柔,该狠就得狠起来!
  本来杨鹤这个招安他也是没安什么好心的,无非就是想把这些反贼弄去戍边或者是弄到辽东战场去填线。
  可不知道这杨鹤是怎么想的,他居然真的搞起招安来!
  这就是典型的骗兄弟的同时把自己也给骗了。
  因为这段时间杨鹤的招安是很有效果的,最起码王嘉胤、张存孟等一批大贼寇没有再继续攻城掠地也就是在乡下打家劫舍而已。
  在表面上陕西还是风平浪静的,杨鹤这几个月就没有收到过关于州县官员的求援的军情塘报,所以这就让杨鹤坚定了他招安的路线。
  杨鹤在接见那些真招安的贼寇头领的时候曾经和他们进行过多次深入交谈,在这交流的过程中杨鹤发现这问题不是出在老百姓身上而是出在官府身上。
  对此杨鹤曾上疏指出“盗贼”之起,“总因饥荒之极赈济不力,民不聊生”。
  在这封奏疏之中杨鹤虽然没说官府的贪腐问题和税赋过重的问题,但是也指出了陕西已经是“民不聊生”,在这种民不聊生的情况下怎么可能不遍地是贼呢?!
  贼寇太多的根本性问题是大多数老百姓在饿肚子,这饿得受不了自然就要去造反,所以杨鹤在奏疏中提出要朝廷拨粮拨款赈灾,而且是大拨,这样才能将贼寇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下。
  朱由检对于杨鹤的这封奏疏毫无疑问的留中不发。
  杨鹤也很清楚老百姓没饭吃的原因是没地种,至于为什么没有地种这个问题他也不敢说,毕竟土地兼并问题是大明朝官场的绝对红线,哪怕是朱由检到上吊的那一条都敢碰这根红线。
  所以杨鹤也就只能在奏疏中向朝廷要钱要粮这么一个解决办法,除此之外杨鹤也只有尽量的安抚招安的贼寇。
  这些真招安的反贼在几个月都领不到官府的粮饷于是也只好重操旧业继续出去打粮,不少反贼还都是穿着官军号衣出去打粮,这让士绅们见到之后只呼其为“官贼”。
  一时之间整个陕西从官场到士绅中间舆论立马就开始反转,最开始的时候这些官员和士绅还是盼着招安的,毕竟这贼寇实在是太多了,他们的身家性命在过去两年时时刻刻都受到威胁。
  所以开始的时候招安是大多数士绅都赞同的,等到招安之后的这几个月陕西的官绅就发现不对劲了,原来这群反贼招安之后还是在打粮!
  没招安的时候这群反贼在打劫他们的家产,招安这群反贼穿着官衣打劫他们的家产,那这样一来岂不是白招安了?!
  所以舆论瞬间反转,到了崇祯三年六月份的陕西,几乎所有的官绅都是反招安的,并且已经有很多官绅上书督抚衙门要求对反贼进行镇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