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谋定伐楚

  清早,秦王嬴政端坐在朝堂正中,秦国的满朝文武则聚集在大殿上,站立在左右两侧。
  “哎?”老典客站在文官的后排,这样的场面他见的太多了,因此并不觉得稀奇。
  “怎么了,老领导?”吁典正问他。
  “那不是王将军吗?”老典客看着武官的队列。
  “王将军?”吁典正显然不知道他在说谁。
  “嗯,是王翦,”老典客说,“对了,你没见过他,你来的时候他已经告老还乡了。”
  “那这怎么又回来了?”吁典正不解。
  “准是又要打仗了,”老典客摇摇头,“果然啊,我就知道停不下来的。”
  “肃静!”朝会的时间到了,一个小内侍站在右侧喊,众人很快都安静了下来。
  “宣齐赵燕三国使节进殿!”小内侍喊道。
  殿外三国的使团听宣之后,各自脱掉鞋子,手持国书以及礼物图册,缓缓的走进了秦国的朝堂。
  “臣齐国主使韩兴裔,叩见秦王。”齐国的使者穿着华丽的紫色衣服,率先下拜。
  “微臣燕国主使剧丽,拜见秦王。”燕国的使节跟着跪拜。
  “臣赵国使节蔺阶,见过秦王。”赵国的使节最后行礼。
  “众卿免礼,”嬴政说道,小内侍走过去,拿走了使者们携带的国书。
  “不知各位使节此次前来,所为何事啊?”嬴政问道。
  燕国和赵国的使节看着齐国的使者,很显然,这次出使秦国是齐国的意思,其他两家只是作陪。
  “大王,”齐国使者下拜行礼,“鄙国此次遣使而来,是为了送还秦国被贼人侵吞的土地,以及将军王贲。”
  “贼人,”嬴政微微一笑,“怎么,有忠义之士,为齐国开疆拓土,却变成了贼人吗?”
  “是,大王教训的是,”使者回答,“有义士献土于齐国,齐君愿与大王同享。”
  “这样啊,多谢齐君的好意,”嬴政回答。
  “不说这个了,”嬴政转换了话题,“齐使,朕的爱将在哪?”
  “大王,”小内侍回答,“王贲将军正在殿外等候。”
  “宣王贲,”嬴政说。
  “宣王贲!”小内侍大声喊道。
  三国的使节被请到了两侧站立,位在客卿之列。
  王贲因为是被押解过来的,并没有李信和蒙武那样的人生自由,因此也没办法搞上负荆请罪的造型,只是穿着囚徒的衣服。
  “罪臣,叩见大王。”王贲跪下磕头。
  “爱卿平身,”嬴政说。
  王贲依旧跪着没有起来,也不好意思抬头。
  “众官已经商议评定过,此次战争失利,主要责任在李信,爱卿不必过度自责。”嬴政说。
  “多谢大王,”王贲感动的留下眼泪。
  “王翦,”嬴政说。
  “老臣在,”王翦出来跪拜。
  “回去好好管管你儿子,”嬴政说,“当着外国的使者,朕要他起来都不听。”
  “大王,大王息怒,”王贲赶紧又磕头。
  “嗨,”王翦说,“臣领旨。”说完起身回到了武将之中,王贲也跟着父亲站了回去。
  “此事就算过去了。”嬴政说,“今日还有一事要与众卿商议,朕欲继续东出以定天下,卿等认为东方四国之中,当先伐何国啊?”
  “啊?”三国的使节听了,脸色一下变了,相互看着。
  “回大王,”顿弱出来上奏,“臣以为,当先伐赵国。赵国离秦国最近,且我军又曾经几次败给赵军,若不灭赵国,则不能使其他国家畏惧,西面而事秦。”
  “大王,”赵国使者蔺阶跪下说,“大王,我赵国与秦国同为嬴姓赵氏,况且现在只剩代地一郡之地,偏远寒冷。我王从来也不敢违逆大王,只是小心谨慎的生活在祖先的土地上,勉强供养着宗庙和族人。”
  “倘若大王想要代地,只要您下令,臣愿意回去说服赵君携玉请降,以为秦之郡县,不需大王劳师远征,请大王三思。”
  “这样啊,”嬴政点点头,“朕观爱卿之名,可是蔺相如的后人?”
  “臣无才无德,不敢有辱蔺上卿的美名,”使者回答。
  “想当初,我大秦先昭襄王,想要你赵国的美玉,蔺卿不顾姓名,也要保存国家的宝物,”嬴政说,“而现在呢?一个国家最为根本的江山社稷,使者却这样轻易许人,看来赵国,真的是气数将尽了。”
  “臣有罪于社稷,”使者回答,“还请秦王治罪。”
  “罢了,”嬴政挥挥手,“使者先下去吧。”
  “嗨,”赵国的使者站起来退回了客卿之列。
  “大王,”赵国使者站定以后,姚贾站了出来,“启奏我王,四国之中,齐国最为富庶。齐国的民风娇奢,爱好享乐,军队的战斗力又是最弱的,若先攻打齐国,可以用最小的代价,收获最大的价值,所以,臣以为,应当先伐齐国。”
  “大王,”齐国使者韩兴裔出来跪拜,“大王,齐国地处遥远的东海之滨,齐国与秦国从来没有过矛盾。齐君从来不曾有过暴虐的行为,也不曾亏欠过秦王,获得了土地和宝物都要和秦国分享。
  “战争之德在于伐无道,齐国并非无道,大王却要攻打齐国,这是不被上天保佑的,还请大王三思。”
  “也对,”嬴政点点头,“齐君刚送还了朕的爱将,朕应该感谢齐君才是。”
  “是,”齐国使臣回答,“多谢大王开恩。”
  “大王,”蒙毅出来上奏,“燕国王室居心叵测,曾经派遣刺客来刺杀大王,还因为丞相张唐是秦国人,而处处为难他,臣以为当先伐燕国。”
  “说的好,”嬴政见燕国使者没有吭声,于是回答蒙毅,“燕国人好大的胆子,朕正想要给他们好看。”
  “大王,”蔺阶又出来跪下,“大王,愚臣之见,刺秦之事,乃是燕国太子丹自作主张,并非燕国王室共谋,太子丹已经伏诛,还望大王不要迁怒于燕王。”
  “大王,大王恕罪。”听到赵国的使者这样说,燕国的使者赶忙出来跪下磕头。
  “朕听说,让燕王杀了燕丹,将头献给寡人,正是赵王的主意?”嬴政看着赵国的使者,“看来赵王在其他国家很有威望啊,竟然能让一个父亲下定决心杀掉自己的儿子。”
  “启奏秦王,”蔺阶回答,“燕王喜之所以会杀掉自己的儿子,是因为秦国强大,害怕秦国会因此攻打燕国,并不是一切听从赵国的话行事,还请大王明察。”
  “大王,大王明察啊,”燕国使者继续磕头,“大王若是对燕国的所做所为不满,臣愿意以死谢罪,以祈求大王的饶恕,存我燕国的社稷,请秦王治罪吧。”
  “罢了,”嬴政说,“即使两国交战尚且不斩来使,燕国使者远道而来,朕怎么能杀了你呢?”
  “多谢秦王,”燕国使者磕头,“秦王英明。”
  “大王,”李斯站了出来,嬴政笑了,终于要进入正题了。
  “大王,臣以为应当先伐楚国,”李斯跪拜道。
  “大王不可,”尉缭首先站了出来,“我军新败于楚国,士气折损,况且楚国地形复杂,我秦国的部队难以发挥实力;更兼此地水网密闭,还有舟船之师,秦人大多不习水战,如此仓促与楚国开战,恐怕不利。”
  “大王,”昌文君也站了出来,“楚国的政治虽然不如秦国清明,但是世族坐享其利已久,必然不肯拱手让利于秦国,况且楚国在剩下的四国中最为强盛,与楚国交战要消耗大量的国力,不如先灭弱国,再徐图之。”
  “昌文君,说起来,当今的楚王,还是爱卿的兄长吧。”嬴政看着昌文君。
  “回大王,”昌文君说,“臣从小在秦国长大,从来没有到过楚国,况且臣的母亲已经还入了嬴氏宗族,臣从来都是秦人,臣的兄长也只有一人。臣之所言,都是为了秦国的利益,而非眷恋楚国。”
  “如此便好,”嬴政说,“李斯,你还要坚持吗?”
  “回大王,”李斯坚定的回答,“臣依旧坚持,当先伐楚国。”
  “你且说说,这是为何?”嬴政问道。
  “大王,”李斯回答,“我军新败于楚国,二十万人死于非命,家家皆举丧事,城中的白布麻衣都售尽了。失去了家人的秦国将士都铆足了劲,要向楚国复仇,所谓哀兵必胜,臣以为现在正是最佳适宜决战的时机,是士气最旺的时候。”
  “楚国的世族,虽然面临秦国之时,能够暂时的结成同盟,但是相互之间并不是铁板一块,各家的出力不同,损失也不同,看似同仇敌忾,其实有机可乘。”
  “楚国确实是现在剩下的国家中最为强盛的一个,因此也是最大的隐患,如果放任其不管,使得楚国寻觅到了良臣勇将,难保不会发生当年马陵之战的故事。因此,臣以为,应当先伐楚国,才能永绝后患。”
  “大王,”赵国的使者跪下,“大王,李大人说的有理。”
  “臣也以为李大人说的有道理,”齐国的使者跪下说,“当年先王正是仰赖孙子的计谋,而打赢了倍胜于齐军的魏武卒,我听说孙子的后人正在楚国隐居,日后恐怕必成祸患,还请大王三思啊。”
  “还有这等事,”嬴政笑了,“等朕攻打下楚国,可要好好见见这位人物。”
  “大王,”老典客站了出来,“大王啊,我们刚和楚国签订了协议,墨迹未干,这就要同楚国开战了吗?”
  “朕在协议上从来没有写过要停战,”嬴政说,“朕是看楚王偏居于寿春,有很多不便,因此将其旧都郢归还楚国,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吗?”
  “哎呀,”老典客无奈,行礼后回到了队列之中。
  “大王,”隗状出来劝谏,“大王啊,您看看,如今这朝堂之上,支持您攻打楚国的,都是外国的使者,而反对您的才是大秦的官吏,他们之所以支持您的决定,只不过是想要自己的国家免遭灭顶之祸,而非真心为我秦国着想,这样的道理您怎么能不明白呢?”
  “大王,”李斯回答,“李斯也支持先伐楚国,但李斯虽然是上蔡人,此身所有的一切都是大王给的,一切也都是为秦国着想。”
  “你这哪里是为大王着想,”隗状直接说,“李大人恐怕更在意的是自己能不能立下功劳吧。”
  “丞相怎么能这样说话呢?”嬴政对隗状说。
  “是,大王恕罪。”隗状低头。
  “大王,”李斯回答,“丞相说的没错,臣之所言,有一部分确实也是为了能够实现自己。但是,人性而好利,这难道有什么过错吗?我大秦采取军功授爵,来赏赐有功劳的人,这正是从实际情况出发,肯定了大家对于利的追求。
  “秦人之利,正是秦国之利,这种追求并非可耻之物,反而会推动国家的发展。丞相说的没错,李斯确实想能够得到灭楚的功劳,因此臣会用尽全力来实现这件事情,等到成功以后,大王能够得到楚国的土地和宝物,而臣也能得到应有的赏赐,如此两全其美之事,难道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吗?”
  “好,”嬴政说,“李廷尉说的有理,若灭楚事成,你就是最大的功劳。”
  “是,”李斯行礼,“多谢大王。”
  “哼,”隗状摇摇头,“贪利而不知其辱,我大秦早晚败在你等手里。”
  “咳咳,”嬴政没有追究隗状的失言,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李爱卿说的有道理,”嬴政说,“朕欲采取李爱卿的计策,先伐楚国,敢问有何人愿为朕将兵啊?”
  “大王,”王翦出列,“只要大王愿舍六十万倾国之师,臣愿为大王征伐楚国。”
  “大王,”王贲也出列,“罪臣损兵折将,有辱于大王,愿自降三级,跟随父亲为大王征伐楚国,戴罪以立功。”
  “大王,”另一个不经常说话的人也出来了,嬴政看过去,发现是记史之官胡毋敬。
  “启奏大王,”史官说,“商王举七十万牧野之师而抗周,然而军队一旦倒戈,毁灭的是商之社稷,况且我秦国北有匈奴,西有羌氐,军队空国而出,恐怕对国家不利。”
  “将军还有更好的办法吗?”嬴政问王翦。
  “大王,”王翦回答,“楚国看似地形复杂,然而面积广大,各种地形都有,只要提前派出细作,总能探知可以展开军队之处。
  “楚国的权利是分散的,各家各族藏私兵者众,几乎每个地方都有相当的武装力量,不可避免的会遇到需要分兵多路的情况,非六十万人,无法应对楚国复杂的兵形,难以一战灭国。”
  “王将军说的有理,”嬴政其实并不安心,但是此时为了获得大臣们的支持,需要这样一个可行的方案。
  “大王,”蒙恬出来回报,“大王不必忧虑,匈奴人大多是在秋天来犯境,而现在还没有到夏天,西部则有李信带兵驻守以防羌氐,况且还有精锐的中尉之师留在大王身边,若有什么变化,臣等愿拼死守卫大王。”
  “好,”嬴政笑了,“那就有劳蒙将军了。”
  “承蒙大王厚恩,臣万死不辞。”蒙恬回答。
  “大王!”冯去疾也站了出来,想要说些什么。
  “好了,”嬴政挥挥手,“朕意已决,就依李斯的建议。”
  “是,”冯去疾无奈行礼,回到了队伍里。
  “王翦,”嬴政点名。
  “臣在,”王翦再次出列。
  “朕令你为主帅,举国之师供你差遣,即刻开始点军,攻打楚国!”嬴政说。
  “是,”王翦领命,“臣,遵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