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三十三年祭

  望着窗外的落雪。
  秦始皇确实在费心神的想着自己这大孙子的名字。
  “该叫什么好呢?”
  燕良刚迈进堂中的脚步顿了一顿。
  有些担心自己这时候禀告事情会不会打扰到陛下的思绪。
  “良啊,何事?”
  会盟百族的事情已经结束,但后续的事情依旧延续着。
  诸王皆已回归,但他们带来的使团却并没有随着王驾回归。
  很多人留在了长春,是为了对接会盟上商议的事情。
  其实诸多事情皆是先前定下的,这次秦始皇北上只是想看看周边诸邦到底有没有真正随着大秦前进的决心。
  顺便用检阅士兵的机会,好好震慑一下这些人。
  效果是显而易见,当那队列整齐的骑士,盔甲锃亮的步卒,造型凶悍的攻伐器械在长街上行过时,那些没有见过世面土人王脸色已然灰白。
  只有拳头硬,你说的话才有人听。
  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床弩的射程之内。
  秦始皇知道任何心思在绝对武力面前都要俯首。
  所以这场会盟结束后,很多谈判的事情便顺利了许多。
  姬成从咸阳带回的那群百族学生起了很大的作用。
  那些来自百族贵族的孩子虽然雅言说的磕磕绊绊,但衣冠俨然是大秦学院服。
  这些人的立场因一场国都之行彻底改变。
  软硬兼施,效果拔群。
  “辰国使者求见。”
  秦始皇脸上带了些笑意,“怎么,他们答应了朕的要求。”
  “这臣确实不知。”
  燕良坦诚的说道。
  秦始皇哈哈大笑,“你小子可以说一些自己猜想。让他们进来吧。”
  还是没有适应蒙毅离开后的状态,他对一些事情的回答往往能给自己一点思路。
  身着兽皮的辰国使臣进了室内。
  温暖的感觉让他神情有些舒适感。
  这是火焰和裘衣都不能带来的。
  仍旧是一身常服的皇帝坐在上方的桌案后。
  他神态关注着上面的素白纸张。
  “尊敬的皇帝陛下,我们的使团就要南归了。”
  秦始皇这才抬起头,“好啊,早些回去,还能赶上春耕。”
  这位使团的首领是一位老者,而说话的则是辰国一位王子。
  这人随自己父亲来到长春后,便去找了姬成,想要成为其院中弟子。
  姬成应下,顺便让几个学生给他补了补课,如今也能说些雅言,充作翻译之人。
  “是,这段时间十分感谢陛下的款待。辰国会感谢陛下的仁德!”
  那老者开口说话了,言语之中充满着谦卑的语气。
  秦始皇只是淡淡的看着这人,“你们想要什么?”
  那年轻的王子尴尬了一下,随后快速的翻译着这句话。
  “我们想要港口,想要大秦商贾能够到达辰国境内。”
  秦始皇笑了笑,“港口可以给你们,商贾也可以去往辰国,但是你们的国王可愿意称臣。”
  贪得无厌。
  这是秦始皇对于百族之人的印象。
  看到什么东西都想白白获得,抢不过去便死皮赖脸。
  “辰国愿意为耽罗提供粮草,也愿意归附!”
  “只是归附的话那港口和商路便要你们自己建设了。
  你们建好之后,大秦的商人自然会过去。
  但秦人若有在辰国受到危害,你们应该知道朕的那些舰船不是捕鱼的。”
  双方算是各退了一步。
  辰国只是归附,并没有称臣。
  这算是给自己留了一些自治的余地。
  也就是距离大陆较远,地域也遍地山川难以攻略。
  同时考虑百族的感受,秦始皇才愿意退一步跟他们说话。
  “这是应有的承诺。”
  使臣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许诺。
  也知道等到辰国建设好港口之后,巨量的财富将会源源不断的流入自己手中。
  到时他们也可以建设如同长春一般的屋舍,甚至能够有自己的大城。
  “这群人好不知趣!”
  等人走后,燕良冲着门外说了一句,算是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他们愿意归附已经算是达到了预期。
  辰国不同于朝鲜,没有什么值得大秦动武的地方。”
  秦始皇有意培养,也乐意与燕良谈论几句。
  “那东门群岛呢?那里可更远。”
  “东门群岛虽多风暴,多地震,但其上有银山,日后必定会为大秦重要矿产之地。
  而且地域很好,是东去的必经之地。多地都可以成为一处远洋的跳板。”
  大秦只想要那座岛,至于上面的人,自然是尽灭。
  燕良若有所思,久久不语。
  “走,趁着难得晴日,咱们出去逛逛。”
  ……
  东北之地确实严寒。
  但秦始皇偶尔也会出来逛一逛。
  街面上的人很多,都在忙着为腊祭准备些东西。
  “新宰的东胡羊哎!每斤百钱!”
  路边的吆喝声从街边传来。
  秦始皇看着那围满人的肉铺,笑着对身边几个打扮朴素的大臣道:“如何,今晚咱们也吃羊?”
  李斯摇了摇头,“连日吃羊都腻了,不如尝尝海产。臣前日去了肃慎商贾的海鲜摊,那些北海的鱼虾味道不错!”
  “价格也贵,一斤可要两担粮。”
  众人谈论着各自看到了新鲜事物。
  秦士北上,百族会盟。
  诸多的事情都开始影响着这片土地。
  肃慎组建了一支冬捕的队伍,在已经封冻的大海上捕捞了海量的鱼虾。
  来往穿梭雪橇在黑水和松花江上穿梭。
  上面都是被冷冻的海鲜。
  新建的大城成了中转站,这些海货最远已经能够流入上谷郡。
  初冬的东胡羊最是肥美,数量巨大的运羊队伍涌入内地。
  他们已经不再只换取过冬的粮食,而是有专门的采买人,大批的大批的运送布匹和茶叶。
  游牧的人也可以在温暖的毡帐里喝上奶茶,吃上麦饼。
  “今年粮价又低了不少,但也不能低过八十钱。不然人们都去经商而无人种田了。”
  粮价的些许波动都代表大秦底层的变化。
  秦始皇对于越来越低的粮价表示了担忧。
  那是一切的基础,也是大秦能够约束周边各邦国的有效手段。
  “此事臣等也在关注,各处粮仓也进行了收粮举措。
  马上又是春荒时节,粮价应能稳定在百钱上下。”
  农乙开口,对于这位出来闲逛还不忘国事的陛下,众人早已习惯。
  同时对于微服长春,他们也已经习惯。
  秦始皇也不再瞒着他们,反而是来了兴致,便邀闲散的人逛一逛。
  这是难得的闲适日子。
  秦政三十三年便在这样的闲适中,慢慢流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